香港邮差的形象深入民心,不论晴天雨天,大街小巷,都不难看见他们的身影。这不单止是因为他们背着重重的邮袋,不辞劳苦地为市民送信,多少亦跟邮差穿着制服,形象鲜明有关。
邮差每日工作都须穿着制服,因此制服的设计必须以他们的角度出发,亦要符合舒适及安全等原则。对于邮差而言,由于他们经常在户外工作,因此夏季制服要凉爽轻便,冬季制服则要能御寒。
此外,邮差制服亦是部门的标志之一。制服对部门而言,是有助建立部门形象;对市民而言,制服有助辨别邮差身份。一套醒目的制服除了可以提升前线员工的形象,更可以提升士气和公众信心。
香港邮政的服务发展一日千里,邮差的工作日趋繁重及多元化,因此实用及美观是邮服设计的恒常主题。
战前,邮服的设计以美观及部门形象为主导,制服的舒适性和邮差的需要并非主要的考虑因素。战后,邮服设计日渐呈视员工对于制服不同组件的意见,例如帽子、上衣、衣钮和鞋履等。为了改善制服的质素,署方参考了不少员工的意见,早于一九六九年便成立制服委员会,让管理层与前线员工一同检讨邮服设计。
回顾过去六十多年,香港邮差的制服随年月转变。一九五○年代,邮差制服的设计较为简单,只有帽子配有徽章;一九六○年代,邮差夏季制服的设计是灰色粗斜纹布上衣及裤子,冬季穿蓝色哔叽长袖企领上衣及裤子;一九八八年邮差夏天穿浅蓝色的确凉短袖上衣,配上海军蓝色尼龙裤子,冬季制服则是海军蓝色长袖外衣及裤子。
香港邮政于一九九五年转以营运基金模式运作,同年更以崭新的企业形象示人。为配合新形象,署方于一九九七年重新设计邮差制服,设计打破过往较为沉实的色调,上衣改用较醒目的深绿色,配上深灰色长裤。署方更为户外工作的邮差设计了风雨衣。
由上世纪六十年代,以至今时今日,每个时期的邮政制服都各具特色,设计改良建基于署方与员工的良好沟通,亦反映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演变。